引用
引用第28樓yamqq于2013-09-29 10:29發(fā)表的 :
樓主,不是我打擊你,你做出來的扭力裝置,最終是一個玩具而己。而且研發(fā)成本會超過采購成本,你知道一個合格的動態(tài)扭力傳感器多少錢一個嗎,你知道扭緊動態(tài)算法有多難搞嗎?你知道用通用伺服做扭緊只是一個玩具嗎,如果我是你老板,決對不會讓你為你個人技術提升而實驗這個的!你想一想,扭力達到了,傳感響應到控制器,控制器再傳給伺服控制器,再傳給伺服電機,再反饋給編碼器和電流互感器,呵呵,時間過去多少了,螺絲早就擰壞了。你做方案的時候,一切都是建立在最好的情況下的,等你試機的時候,你就知道,這里不行,那里不行了!
有過實敗的項目教訓之談,不要見怪!
總算是碰到做個這行業(yè)的專業(yè)人士了
你說的道理我是明白的
1、我沒有那么好的水平去開發(fā)伺服 或者去把伺服與測量集合在一起控制
2、我做的要求也沒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高檔 (國外的一套擰緊機系統(tǒng)有10-20幾萬)
3、我的速度要求只在200轉(zhuǎn) 屬于低速
4、我對扭矩要求0.5-200NM之間精度不會很高
5、國外的傳感器大多數(shù)價格2萬以上 (HBM的更貴)我也沒有打算使用國外頂級傳感器
6、我開發(fā)這個擰緊系統(tǒng)絕對不是給公司開發(fā) 包括我做的一切公司是不可能去支持的 因為行業(yè)不吻合
7、我為什么要開發(fā)這個東西 是因為國外壟斷這個行業(yè) 他們是領先水平 可以漫天要價
8、我還專門研究了 回歸分析 滯后 線性分析 動態(tài)線性分析 等等 這個測量是很復雜 控制那就更復雜 還有抗干擾也很頭痛
9、你給的建議 我對我非常有用 在此表示感謝